歷史科─由古鑑今,結合觀念

  

歷史科今年一樣不再倒扣,對於不熟悉的題目同學們可以放手一搏,盡量猜題。另外,要特別注意時事題可能考出的觀念。

今年九月即將上映的電影《賽德克巴萊》,描述發生在1930年代的霧社事件。

針對霧社事件,同學們應有以下認識:

 

1.霧社事件為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原住民抗日運動,起事者為居住在霧社的賽德克族人。

2.日治時期日人控制原住民的手法為「以番治番」、「推進隘勇線」。

3.一直以來,賽德克族皆被認為是泰雅族的一支,經過爭取與正名運動,2008年成為官方認定的第14族原住民。

 

此外,如茉莉花革命、申根簽證以及賓拉丹的新聞,都有可能被列入考題之中,同學們宜多加注意。

  

公民與社會─注意時事,掌握脈動

  

今年是公民與社會加入指考考科的第三年,加上去年的考題過難,同學們很難藉由歷屆試題的練習去掌握出題方向。建議同學們要能了解各冊的重點,並且要特別注意時事與觀念的結合。重要時事如:

 

塑化劑風波

 

2011年5月爆發的臺灣塑化劑事件,造成社會轟動,消費者對GMP公信力大為質疑。塑化劑風波連帶影響食品業、飲料業、化妝品業,甚至波及嬰幼兒食品,臺灣食品在國際間的形象遭受重創。由於消費者對加工食品的不信任,紛紛以新鮮水果取代果汁,造成水果價格上漲。依照《食品衛生管理法》,業者若刻意隱匿不報、規避稽查,可重罰十五萬元罰鍰。針對此重大事件,可能有以下的命題方向:

 

1.何謂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,良好作業規範認證。在台灣,通過食品GMP認證的食物會貼上「OK手勢」的微笑標章,代表「安全」、「衛生」、「品質」、「純正」、「誠實」。

2.民眾不敢買果汁而以水果替代,導致當季盛產的水果價格不降反升,這是因為水果「供不應求」導致的情況。

3.食品企業若知其產品含有塑化劑的可能性,卻隱匿不報、規避稽查,乃可依《食品衛生管理法》進行罰緩。

 

性霸凌法案

 

立法院院會已三讀修正通過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部分條文,性霸凌比照性侵害、性騷擾規範,罵人「死gay」、「娘砲」、「娘娘腔」或「男人婆」等屬「性霸凌」,最重退學。修法新增「性霸凌」定義,指透過語言、肢體或其他暴力,對他人之性或性別特徵、性別特質、性傾向、性別認同進行貶抑、攻擊或威脅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。但是,性霸凌行為要當事人覺得不舒服,才會進入性平會調查;如果只是同學間打鬧,當事人沒覺得不舒服,不算性霸凌。此條修法的意義在於:

 

 

1.更進一步實踐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的理念。(此法公布於2004年,前身為「兩性工作平等法」。目的為「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,消除性別歧視,維護人格尊嚴,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。」)

2.現今所謂的「性別平等」,除已超越「兩性平等」的範疇,更朝向個人「性格」、「性向」上的尊重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in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