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1 指定科目考試趨勢分析──路竹高中鄭昭明老師撰寫

命題範圍分析

不管是否擺在附錄,四十篇古文都應視為 A 類選文。

選修科目:區域文學選讀、小說選讀、論孟選讀、語文表達及應用,在指考內容上是不會缺席的。

 真正出到 B 類及 C 類的選文並不多,即使出了也不會影響公平性。

四十篇選文以外的 A 類選文,必須特別注意。

指考出題範圍有別於學測,為了產生範圍的區隔,五、六冊具有指標性的課文便成了出題重點。包括: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唐宋詞、元曲。

試題趨勢分析

四十篇古文已成為考試出題的基本核心,是固定範圍,且四十篇與 ABC 類選文有混用的現象。

翻譯題的出題可能性也相當高,同學在鑽研古文時必須要有翻譯的觀念在裡頭。

短文寫作以四十篇古文的相關應用為主要趨勢,要訓練四十篇古文之翻譯、擴寫、賞析、評論……等相關問題。

五、六冊為指考優先準備範圍。

國學常識專業觀念要清楚,課外文言閱讀是測驗題決勝關鍵,長篇白話閱讀要有耐心,形、音、義、詞語、成語,基本題型要掌握。

作文審題要精確,寫作速度要加強訓練。

 


 

101 指定科目考試趨勢分析──臺中一中/林士敦 老師撰寫

事實證明,所謂 A 級、B 級、C 級選文(各家選文共通性),只是參考,不具絕對性。A 級不代表一定考,BC 級也不代表一定不考。

其次,從未出現在考題中的 40 篇選文,也不意謂絕對不考,如 100 年就出現了過去五年從未考過的選文(〈蘭亭集序〉、〈原君〉)。熟讀 40 篇選文,才是王道。

雖然是選修,但事實證明,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出現的比率非常高,況且這兩本書保留了素樸的先秦語言風格,對於閱讀文言文有很大的助益,必須勤加研讀。

有些文章,雖未明文列入 40 篇選文中,但因同時被多家版本採用,所以一樣重要,考前仍須細讀。以下八篇,是同時被四、五家版本所採用者,包括:〈劉姥姥》(曹雪芹)、〈天下皆知美之為美〉(老子)、〈庖丁解牛〉(莊子)、〈大德歌‧秋〉(關漢卿)、〈范進中舉〉(吳敬梓)、〈明湖居聽書〉(劉鶚)、〈再別康橋〉(徐志摩)、〈錯誤〉(鄭愁予)。

大考中心網站曾針對 40 篇選文做了兩份研究卷(「教材選文試題」),題目不僅具有深度,且題型變化多端,深具啟示意義,請趕快下載練習。

閱讀理解 : 其他單元都可以透過熟讀四十篇及 A 級選文獲得足夠的知識,關鍵在熟,而非多。

 基礎知識 : 大量補充成語,特別是熟悉課本出現的成語,了解其讀音、用字、意義及應用場合,幫助最大。

語文技巧 : 「修辭」、「語法」、「排序」其實都不難,真正難點在「填空」。自 83 年推甄開始,「填空」固定每年出現,通常都有邏輯性可言,建議同學把歷年大考相關試題彙整練習一遍,它就不是難事了。

應用文書 : 「柬帖」、「題辭」一直未曾出現在指考中,但誰也不敢說不會考,把準備學測時的資料再讀一遍吧!

 國學常識 : 集部(作家、作品)、子部(九流十家)最重要,其次是經部。另外,幾本重要的史書也要牢記在心。從這幾年試題來看,熟讀課本內的資料以及老師的補充,已經綽綽有餘。

表達能力 : 短文,最近幾年大多從 40 篇命題,主要是涉及人物間的態度、性格、形象、立場,各家版本在每課課文後方所列的「問題與討論」可以找到許多命題線索。長文,大多是「引導寫作」,寫作時必須依照要求,不能天馬行空、任意發揮。作文一定要練習,依據師長安排的進度進行就可以了。

閱讀理解 : 幾乎無法掌握確切內容,與其擔心是否漏讀而惶惶不安,還不如了解大考閱讀題的基本題型,以及各種文類的特點。所謂「大匠教人以規矩」,把閱讀理解的「規矩」學好,再加上足夠的練習,就不會擔心這個區塊了。閱讀理解四大題型以及準備策略

 

四大題型

筆者針對近十年試題整理,不管是古典散文、韻文,或是現代散文、詩歌,作為大考閱讀理解試題,不出以下四種題型。

詞語應用。屬閱讀理解基礎能力,如:詞語意義、詞性的比較,或是詞語的填空。

句意判讀。針對文章細節,如:人物、事件、情節,提出一種說明、解釋、評價。

旨意推斷。包含作者的寫作動機、立場、目的,或者是文章的主旨、大意、隱喻。

章法鑑賞。對文章的整體思維,如:敘述脈絡、寫作技巧、篇章結構、文學鑑賞。

 

準備策略

從文類角度來看,古典散文可分為「敘事散文」、「說理散文」與「抒情散文」三類。

敘事散文,多半以先秦兩漢的史傳文或明清章回小說為主。敘事散文,是所有文類的基礎。一次完整的敘事,包含六個要素: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、原因、結果。這些要素,在敘事散文中或許有輕重,但都可以作為命題的對象。因此,找出這六個要素,是第一要務。其次,既然稱為敘事散文,事件發展經過必然是文章核心,所以從原因到結果的曲折過程(情節),必然是命題的焦點。敘事散文並不難,命題者通常會在情節處設計小細節的變化,細心比較、核對,才能避免上當、誤答。

說理散文,則以唐宋之際的議論文章為大宗。說理散文的記敘、描寫成分相對簡略,側重於議論、說明。閱讀這種文章,首先,要抓到它的中心思想,即:主旨、大意、寫作意圖;其次,要看出它如何推論,即:論點(主張)為何、論據(例證)為何、怎麼論證。論證,即透過論據支持論點的過程,這裡通常會出現考題。說理散文的分析、推理過程相對簡單,不如論說文嚴密,通常只是呈現作者對事理的思考或情感。

抒情散文,則多半是具有審美情趣的魏晉六朝的文論或明清小品。抒情散文,以抒發情感為目的。因此,抓到文章所抒發的情感,是首要之務。抒情散文,不像敘事、說理散文有特定的方法,它總是「隨題賦情」,抒情方式會隨著主題而異,常見的方式有:敘事、狀物、寫景等。抒發情感,必須是有根據的,不能無的放矢,因此出現在抒情散文中的事件、物象、景色,就是找出情感的依據。另外,作者抒情的動機、目的,也常是命題的焦點。提醒同學,抒情並不侷限於「羅曼蒂克」的愛情,通常是一種審美態度。

古典韻文,除了古詩、近體外,宋詞也不遑多讓,如 99 年就連續出現兩題。古典韻文,體裁廣、作品多,除了盡可能依體裁、主題分類學習外,別無他法。詩歌的容量小,通常是採「以少總多」的敘述方式,如:典故、意象,這些就是命題的焦點所在。其次,相同主題的詩歌題組,是近幾年來的主要趨勢,歸納其同、比較其異,是學習的重點。另外,詩歌的背景知識,也是這幾年考試的熱點,課本上的題解、賞析,都應該留意細讀。詩歌賞析,從歷屆考題來看,已罕見主觀、記憶性的題目,大多為客觀的作法分析。閱讀詩歌,除適度投注情感外,理性的鑑賞能力也更為重要。

現代散文、詩歌,則以兼具思想性與抒情性的美文為主。通常這類選文不難理解,但因為文字量大,顯得閱讀難度較高。再加上作者刻意以修辭技巧包裝內容,或是大量採用文學性的暗示語言,閱讀過程可能比閱讀古典散文、韻文更加吃力。因此,耐住性子細讀、分析非常重要。

 

該怎麼準備?

一句話,防不勝防。與其終日惶惶揣測、漫無邊際的準備,還不如回到文類性質的掌握上頭。40 篇選文當中,其實已經涵蓋所有文類。再一次細讀它吧!特別是「問題與討論」以及「賞析」部分,這裡通常是選編者欲以「金針度人」的地方。道不遠人,抽象的閱讀理解技巧,往往就在這裡。

最後,筆者擬引述陳嘉英、陳智弘兩位師長的說法作為本段小結:準備指考的這一段備戰期間,學生與其反覆練習參考書、測驗卷裡的大量試題,不如回歸課本仔細精讀經典選文,這不僅有助於選擇題,同時也能提升寫作能力。

⋯⋯從課本中扎穩基礎,進而精緻閱讀學習與深化理解。

準備考試,有點像游泳:岸上理論再多,不下水練習永遠得不到技術。應付考試,講的是技術,而非學理。有的人技術已經成熟,勢必成為眾人目光焦點,當然要在細節處精益求精。但如果連基礎都沒有,有限的時間裡,只能戴上游泳圈不斷琢磨基本姿勢了。對於技術純熟的同學,建議你多看些課外文章,做些主題統整,體悟鑑賞、分析的技巧。而技術還不到位的同學,四十篇選文就是你的游泳圈,趕快利用一個月仔細琢磨。

如果練習的量夠多,你一定會發現,中學階段能考的主題非常有限,很多題目只是換湯不換藥,有些指考題改出現在學測,反之亦然。因此,考前務必整理寫過的考卷,花一兩週時間再細讀一次,嘗試歸謬,修正犯錯點。

 

以上內容

截錄自翰林101指定科目考試趨勢分析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ntian 的頭像
    chintian

    鶴立文教機構•專業出版

    chin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